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资讯动态 > 正文
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发展“唐家河模式”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21/4/16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
——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发展“唐家河模式”
 
示范社区,“点”上聚居。借助天保工程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契机,打造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科普宣教、活体展演、救护驯养放归、生态移民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示范社区。先后争取资金510万元,将原关虎乡前哨村3个村民小组65户301人、原工农村四社33户131人分两次移民搬迁。积极引导社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承担起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聚居“点”的功能。
竹林风景,“线”上旅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谋划生态旅游,充分释放绿色生态潜力。建设青溪镇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30公里,重点承担游览线路功能和连接唐家河与青溪镇的“线”的功能。
共管共建,“面”上保护。成立“唐家河—阴平村”“唐家河—落衣沟”共管共建委员会,制定共管共建公约,栽种食用笋(雷竹)355亩、陕西富平柿子树3600株,中蜂养殖3000箱,发展生态农家乐143户,解决因人兽冲突和资源利用问题而产生的各类利益冲突,推动构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同时对保护地进行网格化保护管理,细化到每条“河流”、“沟谷”,形成以保护为主的“面”的功能。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