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污染治理 > 农村环境治理 > 正文
达州市达川区“2345”工作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见成效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20-11-27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近年来,达川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两个《决定》,扎实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全区318个行政村中有190个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近60%,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一)“两个优先”重点抓。编制《达州市达川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16—2020)》、《达川区千村示范工程铜钵河、明月江流域3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先实施重点流域治理,将生态较为脆弱的铜钵河、明月江流域作为主战场;优先实施临江临河两侧、交通干线两侧、经营性场所(工矿企业、农家乐等)和15户或50人以上的农村居民聚居点等重点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提升。
(二)“三个带头”示范推。广泛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参与设施建设和维护。要求党员干部、经营性场所、沿河沿路农户带头干、带头建、带头管,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村民自觉成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力军。大力开展建筑工匠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把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三)“四个要素”分类治。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经济条件、污水规模和农民需求四要素,对靠近城镇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农村区域,优先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如平滩镇金鼓村聚居点距离场镇仅300多米,其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平滩镇场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聚集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区域,采用有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如麻柳镇年猪峡村、百节镇沙坝村等69个村采用污水一体化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农村区域,推广厕污共治、综合利用或就地就近采用无动力处理技术进行分散处理。如明月江街道毕云村、新学村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
(四)“五个一批”统筹建。全面整合中央和省、市涉农项目资金合力推进乡镇污水治理,推行“五个一批”:一是搬迁安置治理一批。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安置政策,全区291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农村聚居点、移民安置点全部规划设计了化粪池,实现化粪池收储全覆盖,呈现出干净、卫生的新面貌。二是厕所革命治理一批。大力实施“厕污共治”和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工程,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积极推广“卫生厕所+三格化粪池”收储治理模式,全区85个“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行政村治理15780户,铁路沿线环境治理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1个行政村5510户。三是千村示范治理一批。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区和示范区,大力实施农村聚居点污水治理工程,采取“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太阳能+出水展示塘”和人工湿地模式,先后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9个,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工程2个,总投资约7000万元,覆盖69个行政村。四是脱贫攻坚治理一批。大力实施“四清六治”(即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除残垣断壁、治理乱摆乱放、乱泼乱倒、乱搭乱建)项目,对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进行专项整治,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075万元。五是鼓励村民治理一批。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提高,治理污水的愿望愈加强烈,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村民积极改厨改厕,将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入粪坑、化粪池和沼气池,通过灌溉还田还地或沼气照明燃烧,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