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林业资源 > 动态信息 > 正文
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监控全覆盖 24小时保护遗鸥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9-17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的繁殖与栖息地;这里,也是将沙漠、湖泊、水鸟、草原等自然景观同时组合在一起的黄土高原上最独特之所在——红碱淖自然保护区。
红碱淖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交错处,地形地势较为平坦,海拔约1100米,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12米,是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环湖四周自然生态良好,环境优雅,每年四月至八月份,有占全球总量90%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规模壮观。
从1997年在红碱淖建立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20多年来,神木市为最大限度地给遗鸥等珍稀濒危鸟类营造良好繁殖与栖息环境不懈努力着——
2000年,工作人员在红碱淖发现了带环志的遗鸥幼鸟;
2001年,工作人员对遗鸥开始保护监测;
2007年,国家林业局立项批准神木实施红碱淖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并成立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组织专人对红碱淖分布的鸟类实行定时、定点、定线监测;
2008年,神木市完成对注入红碱淖的4条陕西境内河流的恢复治理;同年,被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保护名录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2012年,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下达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专项资金,省市县配套划出资金,对红碱淖生态环境进行专项治理;
2014年,红碱淖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至此,红碱淖保护区内,营造出了红柳、沙柳、臭柏等灌木林2000公顷,防护林带35公里,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得到了明显成效。
2016年,随着强降雨的来临,注入红碱淖的七条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入红碱淖,这里的水位历史性上涨了2米以上。此后,经过神木市多方争取、协调,内蒙古每年通过札萨克水库向红碱淖进行生态补水。仅2018年,就补水100万立方米,让红碱淖湖面水位上升了约3厘米。在确保红碱淖水位稳定的同时,神木市全面加强红碱淖水质污染防治,对其水质开展常态化监测,及时向湖长和湖长制办公室汇报主要指标监测情况,并对周边3个污水处理厂和2个垃圾处理场进行监督检查。此外,通过指导周边通过人工降雨增水,开展农业滴水灌溉节约用水,整治河流聚水等,多方为红碱淖补水,使红碱淖生态水量得到保障。
随着保护力度增大,红碱淖的水位逐年提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大,水质也开始变好,吸引了数量众多的遗鸥来此栖息,最多的时候,有多达20000只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规模壮观。除此之外,还有白天鹅、鸬鹚、白鹭、鸳鸯等各类珍禽栖息于此,百鸟戏水,和乐齐鸣,构成非常完美的乐章。
2018年,红碱淖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站上新起点,神木市在前三届观鸟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又创新举办了“网上观鸟节”,从视频、直播、微博等多方面集中发力,开启“72小时直播守护遗鸥”大型生态公益直播活动,通过网络实景展示遗鸥的生活繁衍,向网友传播保护遗鸥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目前,红碱淖保护区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巡护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逻,对核心区的遗鸥鸟岛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无任何人员擅自进入保护区从事非法活动。”红碱淖自然保护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信息来源:西部网 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牛云芳)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