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产业 > 产业资讯 > 正文
凉山州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8-23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核桃产业是凉山林业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近年来,凉山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强州”战略,始终坚持把林业产业扶贫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强力推进“1+X”生态产业发展,积极拓宽农民致富路。先后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凉山州核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凉山州“1+X”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林业产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十三五”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强力推进以核桃为重点的“1+X”林业生态产业,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州核桃产业规模效益逐渐提升,种苗和科技保障得到加强,品牌创建力度加大,核桃加工起步良好,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管理掀起新热潮。全州上下坚持全面动员、全民动手,齐抓共管,大力开展核桃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对核桃树修剪整型、刷干涂白、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高位接种等技术措施的实施,促进核桃提质增效,改良核桃品质,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改善。一是全面加强培训、科学培育,提高种植区群众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二是坚持科学施肥,加强管理,促进核桃树体快速生长;三是开展疏花疏果、整形修剪,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开展病虫害防治控制减少病虫害对核桃的危害,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去年以来已实施核桃嫁接改良152.42万亩,新建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8.08万亩。
经济效益屡创新高。截至目前,全州核桃基地面积达1209万亩,挂果面积291万亩,干果年产量17万吨,产值26亿元,全州核桃主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近1000元,核桃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明显。全州核桃产业已覆盖贫困村1808个,惠及贫困户12.4万户,惠及贫困人口48.6万,核桃已成为凉山覆盖面最广的特色优势脱贫致富产业。
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建立。从州到各市县财政每年都预算落实核桃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嫁接改良、标准化管理、基地建设、试验研究、技术培训、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服务体系建设、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示范工程、品牌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的扶持和以奖代补等,有力促进了全州核桃产业快步发展。
示范典型作用凸显。全州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260个,建立州级核桃产业园区5个。当前正在引进核桃加工厂,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核桃产品就地转化,提高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做好产供销市场流通服务,使大凉山核桃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覆盖力、持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典型引路不仅助推了农民脱贫攻坚、致富奔康的问题,而且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核桃产业发展推进现场会、核桃成熟采收开杆节、核桃生态旅游节等节会活动成为常态。
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各地始终把科技兴林的理念贯穿到核桃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在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教育培训、推广运用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基础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签订核桃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大凉山核桃科技产业园区”、建立了“核桃、山核桃种质资源库”,广泛收集全国的核桃优质种质资源,依托园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着力开展良种引繁、地方优良品种选育、嫁接改良等关键技术、产业链开发和品牌打造进行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二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全州“清香”、“冕漾”、“紫玥”等15个核桃优良种品种已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认)定,还有98个核桃品种正在进行品比实验,已申报国家新品种2个,引进美国长山核桃12个无性系进行引种实验。在西昌、德昌、会东、会理县4个县市,各建立了1个20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采穗圃。在17个县市各建立1个500亩核桃苗木快繁基地(其中:200亩采穗圃、300亩苗圃),着力解决核桃品种杂、效益低等问题。
产业宣传卓有成效。中国绿色时报、四川林业科技、四川林业勘察设计、凉山日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门户网等多家媒体相继大篇幅、多角度报道我州核桃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各级媒体宣传显著提升了大凉山核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前,凉山州正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在大凉山核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特色林产品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