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产业 > 产业资讯 > 正文
大竹县团坝镇农华村产业发展“四轮驱动”引领脱贫攻坚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3-8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农华村地处大竹县团坝镇西北部,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957户,2889人,耕地面积3511亩。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531人,贫困率达19%。靠天吃饭的村民、严重老龄化的劳动力、闭塞的交通等等压得村庄得不到一丝喘息,在党中央号召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大时代背景下,农华村抓住时代变革、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发展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经过4年脱贫攻坚,艰苦奋战,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降到0.73%,成功退出省定贫困村序列。
一、规划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
虽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的愿望很强烈、但是贫困村的领导班子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产业适合我们村的发展、如何保障贫困户的利益等等一大堆的问号在他们脑子里面闪过,茫然摸不到头绪。在团坝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制定了四步走的方案。一是实地考察,因地制宜。2015年12月团坝镇党委书记带队到浙江安吉学习考察白茶产业,学习期间农华村第一书记黄波亲眼见证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历程以及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他感觉自己找到为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金点子”。回来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下,请土壤肥料专家到农华村实地考察并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分析报告表明不但适宜种植,而且种植出来的白茶品质优良。二是长短结合,逐步发展。白茶虽好,但要想大面积推广,且获得收益,得等到大规模投产之后,时间在3年以上。如何在这段时间让群众多渠道增收,仍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产业发展是选择一枝独秀还是百花齐放?长远持久的特色产业虽然好,可是远水不解近渴,一方面是贫困户脱贫的迫切需要,如果不能让他们见到可预见的收益,就会挫伤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经过多方考察和打探,选择了另一种经济作物——吊瓜,吊瓜容易种植、易管理,见效快,种植一次可管5年,就算60岁以上没多少劳动力的老年人,一人也能管理好几亩,且那些不适合种植白茶的土地却适合种植吊瓜,这非常适合农华村的发展需要,正好做到产业互补,长短结合。
二、土地流转是规模化发展的“集成者”
起初,很多群众并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都自个儿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要发展产业、要盘活经济,土地进行集中化经营势必要的手段,通过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班子耐心的工作和动员,一个院坝一个院坝的开会,一户一户的做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用了不到十天就打开了工作局面,流转土地700亩用于发展白茶,随后逐步流转土地500亩用于发展吊瓜、450亩土地种植花椒、200土地用于种植金红蜜柚。
三、新型经营主体是联结贫困户的“新纽带”
合作社是带动是发展产业的关键。为了使白茶、吊瓜、花椒、蜜柚能发展、卖得出、可致富,团坝镇成立了大竹县同人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竹县光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华花椒专业合作社、金红蜜柚专业合作社分别引领四大产业的发展。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除了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外,还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加工和销售。由于吊瓜产业见效快,收益可观,因此在发展吊瓜产业过程中,光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吸引了105户村民入股,村民不但可以在专合社吊瓜基地务工,还可以享受年底分红,专合社生产的吊瓜瓜子品质优良,不愁销路,主要是批发,再销售到陕西、浙江、成都等地方。
四、示范带动是贫困户的“领路人”
说一千到一万,不如示范带动他人干。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成功带动周边村民和村子一起发展产业,成功带动农华村10组村民杨万华发展白茶50亩,成为白茶种植大户。吊瓜产业带动农华村6组村民杨吉万发展150亩,还带动五星村村民雷文志发展吊瓜350亩、新生村村民雷文生发展吊瓜80亩、中元村村民张昌荣发展吊瓜110亩。产业的发展,村民不但能获得土地租金还有务工工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在产业基地上,常年能解决50余人的务工问题,在农忙时节,能解决的更多,村民三年来的务工收入就达300万元,贫困户收入达200万元。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年终产业分红,使全村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规划变成现实。产业发展同时也为集体经济带来创收,每年为集体经济创收9.5万元。
产业的发展,一靠国家政策扶持、二依托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三要搞好品牌建设、四要强大的技术力量保证。下一步我们农华村紧扣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这么一个方向,推进产业发展升级。在建基地这块,我们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建成我们十八里吊瓜长廊。在创品牌这块,我们推进地方的农产品品牌和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进一步推进一二产业的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对于给老百姓带来可观收益的吊瓜产业,农华村驻村农技员曾赋诗盛赞:
党的核心领导强,脱贫攻坚事业忙。
全民合力战贫困,部署策划需周详。
脱贫致富路千条,万变不离产业强。
团坝农华产业路, 十八吊瓜一条廊。
社员分红喜开颜, 产业前景满气场。
 
 
(大竹县农林局:刘顺涛  团坝农技站:邹远军)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