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污染治理 > 资讯动态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谈治污攻坚 吃好“国药”,用好“川方”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3/18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全省环境问题还有反复性,稍一松劲就反弹。当前是滚石上山、逆水行舟,退一步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概括当前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复杂形势。
2018年,四川省的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8.5%,同比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沱江水质达十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指标都远远超过国家考核目标要求,达到了“十三五”以来的最好水平。
2019年,四川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又有什么“秘籍”?
找出解决四川问题的“川方”
“确实要用好‘国药’,但‘国药’不能解决全部现实中的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四川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找出解决四川问题的‘川方’。”说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于会文有着独到的见解。
四川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
成都平原地处盆地底部,是典型的静风区,污染一旦形成就很难治理。同时,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96.5%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是长江大保护的“第一岗”。
“京津冀地区的先进做法也只能部分借鉴,不可能‘一招行天下’。”于会文说,“像四川盆地这样特殊的地理和气象条件,我们必须摸索自己的道路。”
四川省在坚持邀请 “国家队”出招,把脉会诊、找准症结的基础上,探索出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三个吃药”,即防止污染累积“提前吃药”、强化联防联控“集体吃药”、让污染缩时降峰“加量吃药”,做到了既吃好“国药”,又用好“川方”。
2019年,四川省即将建立起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县清单,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联合省直部门、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与重点县“一对一”结对,一个一个解剖攻坚,找出主要环境问题,列出精准治理方案,帮助指导到位。
“总之,我们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于会文掷地有声地说。
实现污染防治“五个精准”
四川省面临着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外部压力,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产业结构不平衡,工业大多沿江沿河近城布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置利用率低,又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期和城市化进程关键期。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都需要过程。同时,对传统发展模式还存在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办法总比困难多。”于会文说,2019年,四川省对这些问题要做到“五个精准”。
一是精准靶向。找准症结,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和难点。把川南地区和成都平原的大气治理一并列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号工程。把二级支流涪江、渠江和一级支流沱江、岷江一起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二是精准施策。开准药方,对症治疗。继续吃好“国药”,用好“川方”,比如在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动态调整污染源清单,确保缩时降峰更加精准。
三是精准履职。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地区各部门主体责任,调动好全社会力量。同时,生态环境部门发挥好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
四是精准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帮助指导,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少走弯路,坚决防止“一刀切”。
五是精准打击。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信息化网络,不间断地开展明察暗访,让偷排漏排的企业从明目张胆,到提心吊胆直至闻风丧胆。
进一步落实“放管服”
环境监管并不等于“一刀切”。“我们需要动的是医生手里精准的手术刀,不是搞‘一刀切’的‘大砍刀’,而且要先找准病灶,才能动。”于会文说,四川省进一步落实“放管服”,助推高质量发展。
为了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四川省生态环境部门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服务。目前,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大厅面向公众提供服务,民营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同时,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依法取消了建设项目试生产、环保竣工验收等行政审批事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四川省还依法取消环评审批前置,把环评审批中与其他审批事项的位置关系,由过去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其他审批不再作为环评审批前置,环评也不再作为其他审批的前置条件,仅作为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提。
从2017年1月1日起,四川省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实行环评登记表网上办理告知性备案制度,企业办理时限由10天缩短到10分钟,大大减少了建设单位的环评工作量,行政效能大大提升。2018年3月再次调整下放了约50%的审批权限。2014年以来,四川共下放了85%的环评审批权限。
对重点项目,四川省采取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全程跟进等方式服务好重大民营经济项目环评审批,对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质高效完成了成都格芯、绵阳惠科、眉山信利、雅安雅化锂盐等一大批项目环评审批工作。
“我们还将编制印发7个领域的指导手册,把法律语言变为‘四川话’,让企业有标准、有遵循、有抓手。”于会文说,相信这个贴心的小举措会受企业的欢迎。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文雯)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