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林业资源 > 动态信息 > 正文
唐家河:保护地与社区共建共管共赢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3-12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仍然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管理分局的挂牌单位,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密切关注着两会动态。
党中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探索构建保护地体系和创新保护地发展模式。唐家河实施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共建、协同发展,为创新保护地管护模式提供了唐家河方案。
野生动物可见率高
新绿萌芽,野花含苞,历经一个寒冬的滋养,唐家河保护区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缓缓苏醒。再过不到一个月,成片的紫荆花将漫山遍野地开放,届时,唐家河,这个全国最大的野生紫荆花群落将成为一片紫色的花海。
唐家河处于横断山脉北端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1150米-3864米之间,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共同庇佑下,唐家河的众多河谷地带依然保持着数万年前的原始状态。总面积4万公顷的保护区内,1100多种动物栖息繁衍,3100多种植物蓬勃生长,既保留了珙桐、银杏、连香树等大量珍稀植物,也是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
在唐家河,人们经常发现野生大熊猫啃食的痕迹和排泄的粪便。保护区的野外巡护调查人员,也多次与大熊猫亲密邂逅。
一般来说,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林最适宜大熊猫的繁殖和生存。那么,大熊猫为何会出现在低海拔的河谷地段?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李明富介绍,随着唐家河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大熊猫栖息地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下山后,大熊猫通常会选择低海拔、植被良好、水源丰富的隐蔽场所栖息。
在低海拔的试验区,不仅可能偶遇大熊猫,还可能看见觅食的扭角羚、嬉闹的金丝猴、精灵般的绿尾虹雉。很多专家评价,唐家河保护区是国内低海拔地区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方。
偶遇野生动物概率大,得益于唐家河持续而科学的保护措施:通过对保护地进行网格化管理,使整个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与社区开展共建共管共享,实现保护措施的可持续推进。唐家河曾入选“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是国际自然保护界的典范。
与社区合作共建共管
1月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管理分局在唐家河挂牌。不到一周,唐家河保护区管理处与青溪镇政府共同成立了“唐家河-落衣沟共建共管委员会”。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创新保护地管护模式,唐家河的方案是:与社区合作“共建共管”,实现协同发展。
青溪镇落衣沟行政村位于唐家河的南部试验区内,是唐家河内现有唯一的行政村。受自然条件限制,落衣沟农作物种植模式传统单一,村民经济收入偏低,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困扰唐家河。
为解决这个矛盾,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唐家河管理处编制社区共管规划,改变落衣沟村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村民承担起了保护地“生态护林员”“劳务输出员”“共建共管员”等角色,当上了幸福的“熊猫公园人”。“共建共管”提高了居民收入,也增强了保护区管理力量,化解了很多社会矛盾。
唐家河保护区还因地制宜地把保护区的技术、经验和资金推广使用到社区,通过探索实施“小蜜蜂”生态扶贫产业、支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治理等计划,让保护区内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唐家河保护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开展特许经营,模式日渐成熟。这种模式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方案中推行的特许经营模式一致,“区内游,区外吃住”也最大限度实现了让利于民。在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合作模式下,社区居民主动参与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了保护区共建、生态成果共享。
自然教育升级生态旅游
2018年,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代表团来到唐家河,体验了唐家河保护区信息化监测和管理系统、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还在生态旅游步道上看到了扭角羚、猕猴等10余种野生动物。代表团成员非常兴奋,对唐家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唐家河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已达到国际水平,是中国最接近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地发展模式。
无论哪个季节来,游客都能与生活在这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期而遇,还可以在保护区的监控室,通过野外双光谱摄影机监测观看视频直播,看到各种罕见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状态。如果晚上住在这里,可仰望星空,听虫鸣蛙叫,近距离观赏到唐家河保护区的明星动物扭角羚。这种浸入式的深度游方式深受游客欢迎,辅之以科普教育,唤起游客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打造生态旅游的升级版,唐家河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以自然教育为主的科普旅游。目前,唐家河已完成了自然教育的“四个一”:形成了一套自然环境教育教材,涵盖25门自然课程;组建了一支自然环境教育导师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与志愿服务;建立了一个自然环境教育基地,已建成7座主题馆、9条主题游步道;搭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自然教育平台,唐家河保护区与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通过“共建共管”模式开展新型合作,建立联合保护站——白熊坪保护站,这也是全国第一个NGO与保护区共同建立的站点。2018年10月,唐家河保护区成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升级版的生态旅游更加强调可持续性,严格控制规模。唐家河建立了科普游憩线路和社区传统科普教育线路,在这两条线路上,增设公益岗位,为社区百姓提供工作机会。
以共建共管实现和谐发展,以小范围的适度开发换取大范围的共同保护。唐家河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紧密融合,树立起国内自然保护工作的一面旗帜。(记者 张杨 迟诚)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名片
●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A级自然保护区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全国51个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
绿色名录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生态家底
●有植物26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4种: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银杏。
●有脊椎动物4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有7种: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豹、云豹、林麝、马麝。
●有鸟类3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6种:白尾海雕、胡兀鹫、金雕、斑尾榛鸡、红喉雉鹑、绿尾虹雉。
●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唐家河有野生大熊猫39只。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