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资讯动态 > 正文
苍溪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2/26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一是建立环境治理体系。成立了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县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和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明确了乡镇党委、政府及45个县级部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县乡(镇)村三级河段长535名,27条重点河流均落实“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制定了城乡垃圾、污水治理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采取省、市、县三级政府财政补贴与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行保障机制。石家坝污水处理厂入选四川省环保PPP示范项目,并获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800万元。二是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制定了《苍溪县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建成乡镇回收站82个,村级回收网点805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制定了《苍溪县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全面推进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三是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制定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和党政同责工作考评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点风险提示清单》《污染防治‘大比武’考评办法》,全面开展污染防治“大比武”活动,实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认真执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严格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构建形成了系统性、易操作、可量化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
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全面夯实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工作要求,在全县39个乡镇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实现基层环保机构全域覆盖。按照定责、履责、问责三个关键环节,制定《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将全县30个县级部门、39个乡镇、807个村(社区)纳入三级监管网络,形成了责任明确、界定清晰、管控精准的立体化监管格局。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源头防控,调整产业结构,集中排查整治67家“散乱污”企业,淘汰13家落后生产线。深入实施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加快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农村污水治理,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站)11座,形成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聚焦过程严管,出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国、省控企业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三是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全县“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实施污染源排污许可制。认真执行“四个一律不批,一个限制审批”等环保审批要求,严把建设项目环保“进口关”和“出口关”,依法否决高污染项目10个。深化“放管服”改革,环评审批时限缩短50%,让群众和企业实实在在的增强获得感。
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得到加强。一是完善生态功能区规划。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等纳入全县生态红线划定范围,共划定生态红线32.15平方公里。扎实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苍溪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程,流转林权面积3.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45%,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二是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体系,全面完成土地、水流、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确权登记。严格矿产资源开采监管,在页岩矿山企业的矿区范围设立界桩、地面标志和采矿权人告示牌。深化林权抵押、森林保险改革,全县134.22万亩林地全部投保,实现森林面积保险全覆盖。三是发展壮大生态产业。大力推动生态农业、清洁能源应用试点,建成绿色防控示范片6个、测土配方施肥万亩核心示范片6个,发展经济生态林木8万余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0万亩,重点推出绿色有机品牌18个。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年回收废弃农膜200吨、农药包装袋15万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64%。四是创新城镇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城镇环卫作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县城区全部实现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出台《苍溪县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县所有机关单位均设立生活垃圾专门场所和容器,基本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它垃圾”的规范分类和回收。
 
 
(苍溪县环保局)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