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 动态信息 > 正文
应对野生动物肇事 唐家河多措并举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9-12-31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唐家河保护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区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低海拔区域野生动物遇见率极高,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周边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野生动物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人居生活区附近,活动踪迹也是越来越频繁,给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损失,导致唐家河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在资源占用、空间共享等方面存在突出的矛盾关系。
唐家河保护区区内社区野生动物肇事全年皆有发生,主要动物有扭角羚、野猪、小麂、藏酋猴、猪獾、果子狸、黑熊、黄喉貂、豹猫、部分猛禽和鸟类等。在肇事的野生动物当中,野猪是主要肇事物种,往往会在5-9月期间对玉米、油菜、大豆和土豆等数10种农作物造成严重毁坏,田间地头的果蔬乃至蜂蜜、家禽都会因野生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根据保护区近3年的调查统计,唐家河保护区区内社区每年涉及农作物受损面积约50亩,养蜂受损约60箱,而村民防范手段有限,主要以人、狗在夜晚看守、利用音响、喇叭、报警器、强光等工具驱赶野生动物;其次是选择更换农作物,比如种植中药材、果树、魔芋等;或者在耕地周围建立围栏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和管理的作用,但是往往由于设施成本高、人工精力消耗大、影响社区生活、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导致这些措施发挥的效果有限,人兽冲突问题依旧是唐家河保护区社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核心矛盾。
为缓解社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关系,解决野生动物肇事冲突,新形势下,唐家河保护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以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社区可持续发展,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达到共管共享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是成立了保护区社区共管共建委员会,建立社区共管共建领导小组,形成了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学研参与,企业拉动,公益组织支持,六位一体的社区共管机制,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印发专题宣传折页和年画,提高社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降低资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缓解了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二是因地制宜地把保护区的技术、经验和资金推广使用到社区,开展社区技能培训,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社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扶持发展雷竹、中药材和养蜂等特色生态产业,支持社区适度开展农家休闲、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主动避让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三是设立公益性管护服务岗位,使百姓转产变身就业增收,减少对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的依赖,使过去的务农人转变成“自然生态护林员”“自然环境保洁员”“社区共管共建员”,让社区百姓参与到自然生态保护中,共管共享自然生态保护红利;四是建立了以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为主,不断吸纳保护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基金,制定了《唐家河保护区落衣沟村野生动物肇事管理办法》,实现了以社区为主体的野生动物肇事定损、调查、补偿,促进了保护区-社区-社会力量的多方联动,在改善人兽冲突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了自然保护与社区和谐发展互促双赢。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