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林业资源 > 资讯动态 > 正文
宜宾市林业局“五个一”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6-8-30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宜宾市林业局对口负责帮扶屏山县新安镇红庙村以来,局党政立足红庙村村情,超前规划,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方法,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2017年实现整村脱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建立一支精准扶贫队伍,做到扶贫工作常抓不懈。成立红庙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分别为红庙村8个生产组对应的精准扶贫小组组长并做到“一帮三”扶贫,机关干部职工分别结对一户贫困户,做到一对一帮扶,落实责任到人头。一年来,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讲技术、做动员21次,机关干部、职工下村指导建卡贫困户发展生产256次/人,推广新技术3项,建林下养殖场7个,开展脱贫生产项目21个,培植组建了红源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个,调处了退耕还林面积分配、林地纠纷和木材经营商拖欠近10年的山林承包费等问题。
二是组织一次思想大解放培训,增强脱贫信心。先后组织58户贫困户户主、镇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70余人到宜宾县腾杨林业、好耕农业,翠屏区明威乡低山云雾林茶体验区、留诚专合社、申酉辰珍稀苗木基地进行了为期3天的观摩学习。邀请农业、林业专家分别从生猪养殖及常见病防治、养鸡实用技术、茶叶生产技术、林业五新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授课,为贫困户带来了新观念、新技术,增强了脱贫信心。
三是抓好一个优势产业发展,解决村民增收难问题。市林业局根据红庙村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会同镇政府共同规划了以红庙村为中心发展10万亩食用笋优势产业,并围绕食用笋产业规划发展生态水果长廊工程和绿色菜篮子工程项目。目前,食用笋产业实现了村覆盖、镇辐射。对贫困户以50万元资金实行项目叠加。2015年已造竹2230亩,完成茵红李栽植2300亩,派出林业科技人员指导群众开展林下套种鱼腥草、青蒿、薄荷、魔芋等850亩,林下养牛、羊、鸡、兔、蜜蜂等1200亩,栽植山地绿色蔬菜180亩。发放贫困户“短、平、快”项目启动资金7万元和赠送鸡苗5200只。目前,该村笋用林已被省林业厅列为“四川林业科技脱贫示范点"。
四是解决一条路的问题,破解村民行路难问题。长期以来,红庙村因行路难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2015年,市林业局筹集资金60.8万元,帮助红庙村硬化村道7.2公里,今年仅茶叶鲜叶一项销售收入超过60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翻。
五是选派一名强有力的驻村书记,增强脱贫工作带动力。选派了主持工作的副科级干部到红庙村任第一书记,以“五抓五联五到位”的工作举措,带领全村抓机遇、谋发展。2015年红庙村计划脱贫户顺利脱贫,全村贫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680元以上,增长幅度达到23.1%。今年上半年,计划脱贫户人均收入已达3312.70元。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