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诗歌散文 > 正文
霓旌绛节会中元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5-8-26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为图吉利,今天山西人民特别是晋北人民又把它改称为面塑节。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生死路,过于黑暗,人们为了让逝去的亡灵得到更好的超渡,并寻得极乐的皈依,才在阳世举行了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元。”一年一度中元节,特殊的日子里,多少的哀思,随着纸钱燃烧的火焰和香烛冉冉飘起的轻烟,飞向了逝去的先人。又是一年中元到,气候清凉天阴沉,祭奠先人心悲伤,思亲之情倍更浓,中元日子难轻视,,短信仍是漫天舞,不要忘记朋友情,一声问候慰心藉,祝友珍惜幸福日,开心注重眼前景,逝去英灵无法挽,生活进步亲人安。
 
作者:陈莹峰,男,籍贯广西巴马, 中共巴马县委党校讲师,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干部员,县 “美丽巴马 清洁乡村” 办公室成员。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管理。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