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旅游 > 乡村旅游 > 正文
打造有亮点和卖点的“农家乐”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1/5/3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日前,记者从市外事侨务旅游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在加快发展旅游业,力争完成旅游总收入76亿元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做好乡村旅游品牌大文章,努力打造具有泸州本土特色的“农家乐”。通过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相互促进,使两者均纵深发展,提档升级。
刚从党校学习归来的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副局长吴晓告诉记者,一个产业能否茁壮成长,要看它是否根植于沃土。“农家乐”就是根植于百姓生活中的健康产业。因此,它才有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市休闲旅游资源70%在农村,休闲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伴随乡村旅游业的升级,“农家乐”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特色的打造,品牌的建设,泸州“农家乐”就会成为休闲旅游产业的亮点、看点和卖点。
培育农家乐品牌
龙马潭区石洞花博园,拥有“周太师尹吉甫故里”这张名片,也是市郊休闲娱乐、观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
石洞镇党委书记胡怀明介绍,石洞乡村旅游的品牌是中国酒城花博园,花博园的品牌是星级农家乐,农家乐的品牌是不懈地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一年一度的赏花节,一年一度的花博园诗会,两年一度的农民运动会、文艺汇演、村、(社区)文化体育盛会的举办,农家乐厨艺竞赛、特色菜品的评比交流,服务员的培训等活动,促进了石洞花博园农家乐发展。特别是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出台地方“农家乐”标准以后,全镇“农家乐”进行了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标牌、统一宣传,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石洞镇星级“农家乐”数占全市星级农家乐的16.6%,而三星级农家乐占全市40%。
目前,石洞花博园正规划重建“尹吉甫故里”,重修“尹公祠”、石牌坊和诗碑长廊,恢复陈家场、高山子东大道历史文化走廊,把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独创石洞乡村酒店“农家乐”品牌。
升级是发展之路
泸州市旅游协会秘书长周军然介绍,据初步统计泸州“农家乐”有600多家,80%以上分布在市郊和风景区周边。近年来,各地围绕特色,打造休闲“农家乐”品牌,延伸“农家乐”价值内涵,让“农家乐”走上升级发展之路。
“拓展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一个是向外宣传,让城里人下乡来。”位于江阳区蓝田街道下坝村雨珠桥头的茶园山庄老板杨国隆告诉记者,金鸡渡这片“农家乐”的生存、发展就是靠宣传,靠城里人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使“农家乐”不断发展壮大。从几桌做到十几桌、几十桌,如今已有点像乡村酒店了。这其中就是打特色牌、特色菜、特色宴席。每年桂圆丰收时,城里人来摘桂圆、尝桂圆,并且品味桂圆肉、桂圆菜、桂圆包子,来吃金鸡渡口的长江河鲜鱼,品玉皇观下的菜豆花、嫩包谷……一年四季都是特色菜。所以只有让“农家乐”上档次、上水平、创新特色菜品,就会把城里人吸引过来。
杨桥湖水上公园四周的“农家乐”有一个特点,就是共同推出腊蹄花汤、腊肉豆花席。其原料一是农家自己喂的粮食猪、无饲料添加剂之类。二是制作腊肉的工艺传统地道,用柏树叶来熏烤。三是拌菜、豌豆、萝卜本地出。烹饪厨艺,一汤一品,一菜一格,原汁原味,老少皆宜。
杨桥湖公园四周的“农家乐”,依托得天独厚的水上景区资源,把休闲、娱乐、美食做成了气候,创出自己的特色。由此可见,大力推动“农家乐”发展升级的时机已经成熟。
推进农家乐规范发展
吴晓对怎样进一步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使之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出了许多构想。他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把发展休闲农业提上日程,提出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泸州应抓住时机,找准定位,纵深发展,提档升级,做好做大乡村旅游这篇文章。
据了解,让全市600多家“农家乐”全面提升品位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的发展,一要有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扶植。二要从硬件、软件上着手。三是加大管理和培训,以争创乡村旅游示范区县、点为契机,以申报星级“农家乐”为平台,全面推行农家乐的服务质量等级标准。四是加大发掘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内涵,打民俗文化、居民文化、烹饪文化牌。五是举办“乡村旅游农家乐论坛”,通过业态交流、活动展示,推动全市“农家乐”产业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泸州日报)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