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旅游 > 风景名胜区 > 正文
隐没于丛林中的百年古寨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0-8-19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大河沟景色
 
寻找:隐藏在河沟深处的
千年古寨
寨门空地上发现的石碑
8月4日,晴空万里。
虽不是周末,但古镇上的游客还是特别多。早上10 点,黄茅溪边已有不少饮茶人开始享受起水墨上里的美丽与悠闲。
在向导徐元奖和当地人水龙江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古镇,朝治安村二组进发。沿路上村民刘登高加入了采访队伍,带上镰刀,为我们开路。“上面的路不好走,可能已经荒了。”水龙江2005 年开发上里古镇时曾去过韩家古寨进行考察,由于古寨早已无人居住,四处杂草丛生。4 个村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把通往古寨的路重新开凿出来。
“好久没人去过古寨了,现在荒草肯定又长出来了。”刘登高拿着镰刀走在最前面。
沿黄茅溪逆流而上,清澈见底的流水倒映着树木,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河边嬉戏玩耍,妇女们三五成群地在河边洗衣闲聊。
大约走了5 分钟,周围的农田和农户逐渐消失,一块石头上书“大河沟欢迎你”。“往上走就是大河沟了,大河沟的水和牛栏沟的水最终都要汇进黄茅溪,它和牛栏沟是姊妹沟。大河沟里面的风景比牛栏沟还要好。”刘登高一步一回头地向记者作介绍。
成片的竹林、小瀑布、平滑的石坝子⋯⋯和牛栏沟的秀美相比,大河沟的景色更显大气。
穿过茂密的竹林,沿着枯叶铺满的道路,一行人在大河沟里穿行了10 余分钟。这时,走在最前头的刘登高突然指着河对面一处竹林说,“就在这里分路,从对面石阶上去就是韩家古寨了。”
对面的竹林郁郁葱葱,完全遮挡了上山的路。我们小心翼翼地过了河,走进竹林深处,一条长长的石阶出现在了眼前。“这算是古道了,有寨子的时候就有这条路了,我们小时候经常跑上去玩。”水龙江踏上这条长长的石阶,仿佛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
长满青苔的石阶诉说着古老的历史,石阶之上的这座古寨如今会是什么模样?
现场:断壁残垣诉说着
百年往事
前夜下了雨,石阶显得有些湿滑。刘登高在石阶旁砍了一根竹子,作为记者的临时拐杖。
石阶弯弯曲曲延伸开来,一直通向神秘的古寨。“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古寨里的人都是通过这条路用马将吃的、穿的一趟趟运到山寨里去的。”徐元奖虽然还没去过古寨,但从当地老人的嘴里听说过它的故事。
“我小时候上去玩,还可以看到石桌、石磨,还有古人用过的炉灶。现在这些东西都不在了。”水龙江感叹地说。越往高处走,周围的视野越开阔。放眼望去,群山环抱、绿林成片,好像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不知不觉已经爬了近300 米的山路,眼看就要到达山顶。前方一百米远的绿林中隐约能看见一个拱形的石门。“到了,前面就是韩家古寨的寨门了。”刘登高一边砍着路边的杂草,一边对大伙儿说着。
寨门由石块堆砌而成,高约3 米,宽约2 米,地势险要,颇有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寨门左右连接着石墙,石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显得荒凉、神秘。
“以前还有道木门可以关上的,现在只有门框了。”刘登高坐在寨门口感叹地说道。在寨门两边,用来安装木门的槽还清晰可见。门槽旁边有两行雕刻的对联,由于长时间雨水的侵蚀,字迹已经分辨不清。从寨门往里走,又是一段长长的石阶。石阶之上是一片平坦的空地,茂密的竹子生长其间。“看,老房基还在。”刘登高指着地上一堆堆长满青苔的石块说道。树林里,一条条石块砌成的房基清晰可见。“以前这里应该挺热闹,韩家上百口人都躲在这里避难,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水龙江猜测道。
这时,徐元奖的声音从十多米外传来,“看,寨墙还保存着呢。”
这里的寨墙与寨门外的寨墙并不连接,不过造型类似,也全用石块堆砌而成,足有3 米来高,围了大约两个篮球场大。“这个中心区域大概就是韩家人生活的地方。”水龙江蹲在一条房基边讲起了他从老人口中听来的韩家古寨的历史:清末,军阀割据,兵荒马乱。上里虽然地处僻乡,却也极不太平,当地的村民受尽了兵、匪、官、绅的侵凌和滋扰。作为上里“五大家”之一的韩家出钱出力修建了这一“避难所”。要是军阀来“抽丁”,韩家的青壮年男子就暂别妻儿躲进山寨之中。穷凶极恶的土匪来了,韩家老老少少便浩浩荡荡朝山寨转移。如果土匪还不死心,要进山抢取韩家的财物,韩家人就以寨门为堡垒,利用山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这个寨子当年是韩家人的避难所。虽然这里无盐无米,生活条件远不如山下,但这里却让韩家人倍感亲切,因为山寨给予了他们和平与宁静。”徐元奖走在长长地石阶若有所思地说道。
百年光阴弹指间。百年前,山下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们不得已上山避难。百年后,山下游客如织,经济富裕,古寨寂寞而平静。韩家古寨就像一本历史书籍,虽然在岁月的洗礼中只剩下了几张残页,但这些足已值得我们去追思、去遐想······
 
 
(信息来源:雅安日报  作者:邵也萍)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