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研究动态 > 正文
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可以和谐共进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10-11-10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物学家潘文石30年保护自然感悟
 
“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人类必须与万物众生同生共存。”11月5日,在第七届北京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物学家潘文石戴着野外研究时戴的户外帽,出现在演讲台。
潘文石结合30年来的野外研究实践,为台下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政要、专家和学者,讲述了他和北京大学的科研小组如何对大熊猫、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这3种中国独有的濒危动物进行研究和拯救,最终不仅使动物逐渐走出濒临灭绝的困境,还促进了当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他在演讲结束时呼吁,只要人类作出明智的生态伦理抉择,就可以得到一个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人类生活更加自然美好的未来。
■只有保住秦岭,才能拯救大熊猫
从1984年开始的十几年间,潘文石90%的时间都驻扎在秦岭,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跨越数不清的溪流和山梁,跟随大熊猫从海拔1000米到海拔3071米,开展监测研究。
“当时,大熊猫在伐木的斧锯声中四处寻找家园,我们终于知道大熊猫濒临灭绝并非因为竹子开花等自然原因,而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它们栖息地的破坏。”1993年,潘文石等研究人员致信国家领导人,反映秦岭面临的生态危机。中央领导很快作出批示;次年,秦岭长青林业局一带全线停止采伐;1995年,成立了长青自然保护区,保住了秦岭最后一片大熊猫的栖息地。
秦岭大熊猫有了自然庇护所,但当潘文石来到山下的华阳镇,看到这个曾经作为木材集散地而喧闹的小镇变得冷冷清清,商铺、旅店、饭馆甚至邮局统统关门闭户。“我们保护大熊猫的同时,是不是也毁掉了当地人的生计?”潘文石感到忧虑。
但到了2010年,当潘文石再次回到秦岭、回到华阳镇时,收获的是惊喜与感动。曾经被过度砍伐的秦岭南坡已经复苏,中高山区的森林系统得到了恢复,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及豹子等自由地生活;山下的人类社区也转变了发展方式。华阳镇的农民通过种植药材、土特产、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过上了比过去更富裕的生活。有个农民告诉潘文石,他建起了新瓦房,还供孩子上了大学。“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潘文石兴奋地说,“长青自然保护区正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向周边人类社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天然的资源,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发展实现了共同繁荣。”
■保护白头叶猴,要先解决百姓生计
1996年,当大熊猫的研究告一段落时,潘文石的野外研究基地又从秦岭转移到广西崇左弄官山区,开始研究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曾经的“熊猫专家”,如今被称为“白头叶猴教授”。
弄官山区被一片喀斯特石山环绕,自然生境遭到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春天见不到植物开花,田间找不到蛇和青蛙,老鼠泛滥,白头叶猴濒临灭绝,土地开垦已经达到了极限,农民每年对薪柴的砍伐量大大超过了植物的生长量。但他们除了一小片贫瘠的土地外便一无所有了,要么开荒要么偷猎。
“像弄官山区这种情况,首先必须解决农民的温饱,才能谈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潘文石和其他研究人员首先建议当地政府帮助农民改变农作物品种,用种植甘蔗取代原先的水稻、杂粮来增加收入;其次,争取财政投入沼气池修建,使农民不再上山砍柴;同时,借助海内外民间机构的支持,帮助当地修建乡村医院、小学和饮水工程。
14年间,弄官山区的绿色渐渐浓郁起来,自然生境进入到恢复阶段,树多了,鸟类、蛇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也回来了,害虫及鼠类数量明显减少,白头叶猴的数量从1996年的96只增长到2009年的660多只;农民在甘蔗地里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原先用于砍伐和打猎的时间转移到对农作物的细心耕作上,收成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年收入也从1996年的三四百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多元;过去村里的片片土坯茅草屋如今几乎都换成了新瓦房。
《纽约时报》曾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潘文石等人的努力:拯救了一片村庄,保护了一群叶猴。
■最有效保护,要靠政府、科学家和企业三方合作
中华白海豚生活在中国东南部沿海的大片浅海海域,但已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目前,广西钦州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是最后一个健康的、有希望的地理种群,但它们同样正面临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
潘文石认为,要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活的三娘湾浅海区域生态系统,最有效的要靠政府、科学家和企业三方的真诚合作。
“北部湾经济建设的强度必须有封顶,自然保护才会有保底。”潘文石说。钦州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区正处在大工业、大港口、大养殖、大旅游的建设热浪中。2004年,科研小组获悉,三娘湾地区被规划为工业开发区,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为此,潘文石等人向钦州市政府提出建议,修改经济发展规划。2005年,钦州市政府果真修改了整个工业发展规划的布局,将有可能危及三娘湾生物多样性的工业区转移至西部深海区的海岸。
一家海外投资的纸浆厂也在潘文石等人的建议下,追加约3亿元投资,购入最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使排污标准接近零排放。
“30年自然保护的历程让我们明白,人类必须要做出明智的伦理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应该不应该做。保护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多样性和争取人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一个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潘文石说。
 
◇相关链接
北京论坛创办于2004年,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今年的第七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为主题,与会者从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和教育等角度,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建设和谐家园等问题。
 
 
(信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王胜男)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