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污染治理 > 农村环境治理 > 正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解决之道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09-9-21 浏览: 次 来源:中国人居环境网
 
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雪东村建成了一套日处理能力为8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范围为2000人居住的集体农户,采用“农户污水→按触氧化→植物吸收塘→出水作绿化用水或排放”的工艺流程,一举实现了家家户户“污浊变清流”。
像雪东村一样,近年来,为解决沿太湖广大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江苏省各地纷纷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江苏省环保厅为此专门召开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场会,并提出了抓好试点与示范的具体目标任务:从现在起全面启动第一批试点工作,到明年3月底之前,太湖流域5个省辖市力争各自建成8个~10个示范点,沿湖12个县(市)也要力争建成3个~5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试点工程,并在太湖周边尽快培植出100多个不同类型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试点,为实现江苏省政府确立的“到2010年太湖一级保护区(沿湖5公里和入湖河口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范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和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这一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污水治理有四症结 污染控制瓶颈亟待突破
随着沿太湖各地污染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排污总量已呈下降趋势,但另一方面,生活水污染的比重正呈上升趋势。
纵观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水污染,已明显呈现出四大症结:
症结一:生活污水排放分散。目前,由于沿湖大多数村庄分散、农民住房分散,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难以收集集中处理。如太湖流域4.6万个自然村,人口在800人以上的仅830个,只占总数的1.8%。除少部分村庄结合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纳入污水收集管网外,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
症结二:生活污水来源众多。经对沿湖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目前,沿湖广大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有4类,第一类是人畜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第二类是厨房产生的污水,第三类是洗衣和家庭清洁产生的污水,第四类是农民洗澡产生的污水。
症结三: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目前,江苏省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达10多亿吨。而在经济发达的沿湖地区,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所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民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如抽水马桶和洗衣机的普及,生活污水的产生量还将随之增长。
症结四: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一项专业调查显示,江苏省广大农村有90%的村庄,对生活污水仅作化粪池(沼气池)处理或未作处理就直接排放。尽管沿湖农村已经开展了改厕、改水等工作,但人畜粪便和冲洗厕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仅仅通过化粪池处理杀灭了人畜粪便中的病菌,并未通过有效手段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仍较高,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池塘后,最终污染了这些水体,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作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太湖流域,解决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
沿湖治污已现可喜趋势 多元化技术带来发展新路
在此次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场会上,参会代表们来到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的农村,实地观摩了包括本文开头提及的3种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雪堰镇雅浦村采用了“农户生活污水→预沉+简易人工湿地→土地处理→出水循环作农灌用水或排放”的工艺,承担了全村1100名农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任,每天处理规模为45吨,成功将全村各户产生的各类生活污水截流、收集、处理后实现了达标排放。
在仅有760多人的雪堰镇南山村,因地制宜建成了日处理30吨的污水处理装置。此套装置采用了“生活污水→SBR→植物吸收塘→达标排放”的工艺流程,把全村产生的粪便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下水道或就地排放,在对各户农民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之后,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技术”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献给这次现场会的作品。他们在西太湖的宜兴市丁蜀镇5个行政村,先后建成了16座科研型示范工程装置,共接入1700余户农家生活污水,同时,还在张家港山北村、南京市石庙村、常州市武进区都建成这种生态滤池。建设成本约为每吨1500元~3000元,生活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约为0.3元/吨。污水处理监测结果显示,出水水质可达到了Ⅰ级A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现场会上,与会代表还看到了一批由环保部门研发出来的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其中,“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技术”是张家港市环保局提供的。
近两年来,张家港市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不断优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这其中,“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得到了青睐。这项技术是通过“农户污水→化粪池→人工生态湿地床→出水排放”的工艺流程,把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起来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在张家港市锦丰镇厚生村建成了示范工程后,使出水水质达到Ⅰ级B标准,而建设成本为每户3800元~5000元(不含管网)。
无锡市锡山区环保局推出的“复合生物陶粒技术”已在锡山区农村建成了多个污水处理设施。这项复合生物陶粒技术的特点是生物活性高、处理时间短、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低、处理费用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简便。锡山区在安镇谢埭荡村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12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后,使水质达到了Ⅰ级B标准。
常州市环保局在新北区孟河镇通江花园社区,根据村庄的特点,对300多户、1000多人的生活污水开展“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方式试点。随后,又在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骨干河上,开展生活污水“河水回流湿地”处理方式试点。2008年环保部门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一批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
坚持“五个一点”原则 加大投资力度拓展投资途径
目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资金投入问题已成为推进这项工作的主要制约难点。江苏省环保厅明确提出: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要坚持“五个一点”筹资原则,即“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拨付一点,企业帮助解决一点,镇村经济自筹一点,通过市场盘活一点,发动群众苦干一点”。
——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拨付一点,是指目前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每年对农村环保都有一定的投入,各级环保部门要向农村倾斜,乡镇要用好、管好这笔资金;
——企业帮助解决一点,是指发动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开展企业与镇村环保挂钩帮扶活动;
——镇村经济自筹一点,是指镇村应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之一,切实加大投入,特别是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发达,绝大多数镇村两级都有数量可观的稳定收入,要立足于自我投入;
——通过市场盘活一点,表明要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投入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发动群众苦干一点,则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把农民群众动员起来,积极筹工投劳,降低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成本。
近年来,沿湖各地在农村环境保护中,都探索了一些加大资金投入的好途径,比如常州市武进区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等方式,就得到了这次现场会的大力推崇。今年年初以来,武进区政府适时启动为期3年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仅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全区就有1680家企业与218个村“喜结良缘”,共同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870个,企业资助农村各类环境整治和治污资金已突破2.54亿元,走出了一条“企业帮农村、共同治污水”的新路。
此外,这次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场会还定下了开展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示范的基调:要坚持做到“六个优先”,即优先选择在规划保留的村庄、优先选择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优先选择在太湖入湖河流两侧、优先选择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附近、优先选择在经济实力较强的行政村和优先选择在经济社会发达的先进村培植试点示范工程,使试点在促进太湖湖体和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改善上发挥作用,收到明显效果。
江苏省环保厅提出,各级环保部门要集中精力抓示范、抓典型,种好“试验田”,建设一批环保部门的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经验,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工程。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