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旅游 > 城市公园 > 正文
成都人民公园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09/8/6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成都市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区祠堂街少城路,占地112639平方米(近169亩),风景秀美,交通便捷,是繁华市区中心规模最大,也是成都市第一个破墙透绿,还绿色于市民的,开放式的风景园林历史公园。
成都市人民公园园内有梅园、海棠园、兰草园、盆景园、大型假山等景点。人工湖上可泛舟,临湖建有彷古茶楼,公园内的广场常有各种展览和演出,园内菊展、鹤鸣老茶社久负盛名。近百年来,
成都市人民公园一直是蓉城百姓品茶观景、游玩休憩,养生键体,留连忘返的好去处,身在其中,心情无比舒畅。正大门于1928年随旧少城公园整修建成,旧园有三门,一在园之西与原公共体育场,市图书馆毗邻,交通便利,游人出入,大半由此。(既现扩建小南街之新西大门)一在园之东,是为后门,(现今半边桥街新假山广场东大门)又一门在园之北,通少城路、祠堂街马路即公园正北大门。
成都市人民公园正大门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浩劫亦未被损毁,后经1952、1982年新中国全面整修保留至今,每年公园的“成都市菊展、迎春花展”等展览都重点装饰正大门。由正门入公园、经金水桥、梧桐林荫道可直达:鹤鸣茶社、少城苑、辛亥保路纪念广场、人工湖等风景点。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公园大门的西侧原有公园一排彷古古建筑群-----“伴荷轩”。祠堂街至少城路临街约400米长,面积达5500平方米的营业房建筑。当时拥有大海湾海鲜酒楼、少城楼、沙洛克、兰吧、天子健身等40余家商业商户。2001年为响应成都市政府“拆墙透绿、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号召,祠堂街至少城路拆墙透绿,拆除大海湾、少城楼、沙洛克、兰吧、天子健身等40余家商户,建成铁花艺术墙400米,新增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
既后,2004年1月半边桥、祠堂街东侧扩建实施透绿工程。半边桥街新修建铁花围墙190米,新增绿地500平方米。祠堂街新增3200平方米。整个工程以铁花栏杆围墙结合绿化带为主体。通透、不遮挡视线,围墙筑于绿化带中将公园绿地与街道绿化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种植天竺龟、金叶女贞、美人蕉、紫荆、石楠、丝兰、玉兰、木兰、紫薇、银杏、香樟等多种植物,形成了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风景线。
成都市人民公园原名少城公园,始建于 1911年。少城公园之由来,与旧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关,成都城基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时,成都便有太城(亦称大城)和少城(亦称小城)了。少城基地系清代在成都大城西南处另建的小城,作为"八旗"营地,专供满洲和蒙古人居住,这就是后来的"满城",少城公园由于当时地处少城范围而得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为解决因朝廷筹备立宪,废除旗米供给制度,使旗民生活日渐窘迫之困境,与四川省劝业道道台周善培于祠堂街兴建公园,开放少城(满城),唯许旗民于园内开业谋生,并收门票,任人游观。遂于祠堂街关帝庙后侧的水田、荒地、正蓝旗前厅、马厩、仓房、柴薪库以及将附近旗人居住的永顺、永清、永济三条胡同拆房迁户的空地,用半年时间栽花种树,修建迎禧楼、观稼楼、松韵楼、湖心亭等,面积50余亩。 从此,四川成都便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园,就全国来说,“少城公园”都是较早开办的公园之一,在四川就是最早开办的第一个公园。 由于公园占地在当时的少城,市民约定俗成称之为“少城公园”。
民国2年(1913年),尹仲锡(字昌龄)策划扩建。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前夕四川爱国志士发动的保路运动中的死难者,由张澜、颜楷等联名提议修造一座纪念碑。1913年至1914年,为了纪念保路运动中的死难烈士,民国川汉铁路总公司在园内修建“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彷照北京白云寺、山西凌云寺塔型,溶中外文化于一炉,于当年4月开工兴建。纪念碑全用砖石结构,呈方锥形,高31.86米,犹如一柄巨剑直指苍穹,庄严雄伟。碑座高约10米,有站台式的平台,台前凋嵌"中华民国二年川路总公司建"的汉白玉石版。碑体四方则用不同书体书写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每字约1米见方,皆出自名家之笔。灌县张夔阶(字学潮)的篆体,名山吴伯(字之瑛)的隶体,华阳颜楷的魏碑体,荣县赵熙的汉碑体。纪念碑经受了1933后迭溪大地震的考验和1941年日机的轰炸,未受损。
1914年扩建公园,拆除园南之永济仓库,又自通顺桥凿渠引金水河入园,绕鹤鸣茶社、荷花亭(今湖心岛)东流入半边桥。1924年,杨森主理川政,邀着名实业家卢作孚到成都任教育厅长。卢在公园建通俗教育馆(后改为民众教育馆)、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动物园、运动场......。并从小南街引金河水经后荷花池、君平街、绕芙蓉清溪转北汇合于半边桥,凿渠之土均堆于东南隅成为假山。园西南隅建荷花池,池中种荷,荷池周围遍植桃、柳。园之东为餐馆和茶社区,有静宁、桃花源等饭馆,当时的“肝糕汤”、“鸡皮冬笋”、“豆腐鱼”......远近闻名,其味无穷。百年老茶社有鹤鸣、枕流、浓荫、绿荫阁、永聚、射德会等,各行业人士大都按照各自的职业和地位在某茶园内聚会。如枕流多为学生、绿荫阁多为士绅、永聚多为富商、射德会多为武术和体育界人士。鹤鸣系教师聚集之地,每年阴历六月、腊月假期中,各中小学教师在此等候聘书,各校名为“优礼延聘”,实则廉价选人,竞争相当激烈。成都市民戏称为“六腊战争”。
五 .四运动至抗日战争时期,少城公园更是成都各进步团体演讲、演出、聚会、募捐的首选之地。1938年在公园东(湖心岛)建抗日殉国将领王铭章纪念铜像一座(1952年拆除)。1940年9月27日和1941年7月27日,少城公园先后两次遭受日本飞机轰炸,园内金石陈列馆、体育场、动物园、纪念碑等处都受到了损坏,死伤数千人。1946年,少城公园、成都市图书馆改为“中正公园”及“中正图书馆”,拨款维修,稍改旧观。1949年,胡宗南部在园内驻军,砍伐树木、拆毁门窗、烧毁存书,使公园又遭浩劫。 由于以前的“少城公园”大都为教师、学生、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很多知名文人为公元赋诗,写辞等。
1949年12月10日,成都解放。少城公园获得新生,次年更名为“人民公园”。 1950年至1959年十年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公园的建设和发展,1951年春,时任西南军政委副主席后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亲临公园视察并对公园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1952年夏秋,市政府领导米建书、李劼人亲自审核公园规划,尔后分别三次拨款进行整治。园内相继迁出大部分私营茶馆、饭店、澡堂、像馆等;拆除破旧房屋,疏淘入园金河;修建了露天舞场(1993年改建大都会广场)、鱼园、鸟园、盆景园、假山、亭台等处景点,大量植树绿化,并收购了两家私人花园加以扩充,至此,公园面积达183亩。1952年10月开放时,游人如潮,热闹非凡。据当时成都日报载:“成都解放十年,人民公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葱笼茂密的楠木林把一个个建筑掩隐得恰到好处,曲折的金河水环绕全园,公园面积不算大,但景点多而精,当大地还掩盖在严霜下面时,梅林早已红霞一片,春天百花争艳,夏日红莲盛开,秋季桂花竞相开放,金河两岸遍开芙蓉......。”
1965年第一期人防工程,将入园金河渠道改为人防通道,填了由北向南的河道。1982年扩建西干道将公园侧河道改为街面,至此公园面积缩小为145亩。2001年至2003年,公园率先在全市将祠堂街、少城路、小南街、君平街房屋拆除,建空透铁花围墙(透绿),公园景色直接呈现在市民面前,小南街小学划归公园,面积扩展为155亩。
成都市人民公园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名木古树有银杏、黑壳楠、朴树等,其它树木多达 70多种。休闲娱乐及游览景点有:鹤鸣、枕流、少城等茶社、兰草园、盆景园、海棠林、紫薇林、樱花林、金水溪、人工湖、少城苑及儿童乐园等。每年秋季举办“菊花会”(现为41届),展出品种1000余种,深受市民喜爱。1992年开始举办“迎春花展”(现为12届),这两项传统花展现已融入成都市民的文化生活之中。按照政府规划,自2003年起将陆续拆除原市图书馆、半边桥街近2万平方米的房屋,作为绿地归公园管理,公园面积再度扩大。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历经了93个春秋的成都市人民公园(少城公园),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园林、文化、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实现成都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正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蓉城。
成都市人民公园地址:成都市少城路12号 邮编:610015 。
 
上一篇:杜甫草堂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