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 神奇大自然 > 正文
广安小村现百年“鸳鸯井” 一清一浊轮流出水

双击自动滚屏 日期:2009-12-21 浏览: 次 来源:四川生态网
 
 
“鸳鸯井”之清澈井
 
 
“鸳鸯井”之浑浊井
武胜县飞龙镇木井村补疤滩有两口神奇的木井,它们虽然相距不过6米,上下落差1米,但两口井一年要变两次“魔术”:端午节后,你变“浑浊”我变“清澈”;中秋节后,它俩又双双“对变”,一清一浊,当地村民称它们为“鸳鸯井”。
神奇:一清一浊轮流“值班”
一条石板路从“鸳鸯井”中间穿过。两井井口为方形,宽约1米,上井深约3米,下井深约2米,井壁都是木头做的,已布满了厚厚一层苔藓。12月14日,木井村村支部书记李坤柏介绍,每年端午节至中秋节之间的3个月,下井“值班”,井水清澈,上井浑浊,水面泛起一层红黄色的泡泡,看着很脏。过了中秋节,两井开始“换班”,上井“值班”9个月,井水清澈,而下井水变浑浊。
村民介绍,近在咫尺的两口井一个清澈一个浑浊,两口井的水息息相通,冬暖夏凉,井水好喝,喝了不中暑,也不会肚子痛,有祛病的功效,当地许多老人都活了80多岁,,至今木井村还有一位100岁的老太,都是与喝了这井水有关。
村民还说,他们每年在淘干上井的水时,下井的水位会自然下降;反之,淘干下井的水时,上井的水位也会随之下降。在木井村,男女老少都记得《木井》这首儿歌:“可观上下两口井,一条大路直穿心;井中清泉最可饮,能分春秋各二季;不知哪朝开的井,何人称为木井村;此井水丰不断流,润泽大地五谷生。”
谜团:央视记者找专家帮忙
两井凿于何朝何代?为何这么近的距离,先人要打两口井?井水为何一清一浊?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村民的心头。2009年10月22日,中秋节过后,正是上井在“值班”,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的记者来到木井村,他们想帮村民揭开这个“鸳鸯井”神秘的面纱。
在李坤柏的带领下,央视记者来到“鸳鸯井”边,看见下井壁已布满了厚厚一层苔藓,水面上还泛着一层红黄色的泡泡。6米之外就是上井,井水是清澈的,它的地势高出下井一米左右。两口井井水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清澈一个浑浊。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一清一浊的景象呢?央视记者找到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研究员袁丙华,这个神秘的“鸳鸯井”引起了袁丙华的好奇。袁丙华有着40年水文地质经验,他决定到木井村现场去看个究竟。
化验:两口井是优质矿泉水
“如果撇去红黄色泡泡等漂浮物,水质怎么样呢?”袁丙华到现场后,他刨去下井水面上的漂浮物打了一碗水,发现下井水并不浑浊。袁丙华喝了两口井的水以后,感觉甜味没有,但是它有矿泉水的一些特殊的味道。为了验证自己的口感,袁丙华拿出一支笔状的水质测试仪器,检测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这两口井中溶解的矿物质虽然含量都很高,但都在安全饮用范围之内。
袁丙华认为,这两口井的井水不同寻常。他分别提取了下井水和上井水水样,送到成都水文地质分析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无论是上井还是下井,都是符合饮用标准的天然矿泉水,含铁、锰、钙。
揭秘:专家解开隐藏的奥秘
在随后的考察、研究中,地质专家一一揭开了萦绕木井村村民心中几百年的“鸳鸯井”谜团。
井里为何充满漂浮物?“井里的漂浮物,是铁猛混合物和钙结晶等沉淀物质。”袁丙华说,这漂浮物并不是村民们所猜测的粪便类脏物,而是矿物质。这棕黄色的是铁猛混合物,白色的絮状物是钙结晶。
这些物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木井村周围没有化工企业,保持了很好的原生态。袁丙华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漂浮物出自井水里。他认为,通常情况,地下水埋藏在地壳的空隙中循环流动,温度和压力都是恒定的。井水出自深层,当它们露出地面的时候,压力和温度发生改变,情况就不一样了。铁猛在没有氧气的状态下,它是一种低价铁离子,是没有颜色的,在水中它是透明的。但是露到水面以后,接触了氧气,它就变成了高价离子,就变成了黄色或红色的。铁猛沿着井壁,或顺着沟壁、水沟排出,就成了看起来肮脏的红黄色漂浮物。
接着,袁丙华解村民们的又一个疑惑,那就是两口井水是不是息息相通的一个水源?为何冬暖夏凉?经过测量,上井水是18.7℃,下井水是18.8℃。就是这0.1℃的差别,让袁丙华坚持认为,这两口井的水源应该来自不同的地层。
“如果上井水和下井水出自同一地层,那么它们的温度应该是一样的。”袁丙华说,上井由于水温稍低,应该在上面一层的砂岩含水层里,下井在下面的砂岩含水层里。当时室外温度是14.5℃,因为井水在地下,一直都是恒温的,室外的温度低,水温高,就造成老百姓井水冬暖夏凉的误解,认为天气越冷,井水就越热,天气越热,井水就越凉。
“鸳鸯井”为什么会表现出一个清澈一个浑浊呢?袁丙华了解得知,两口井的使用频率在逐渐下降,原因就是当地老百姓打了很多深层机井,使用木井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加剧了浑浊现象。端午节至中秋节,天气炎热,水位较浅的上井容易受到地表水的影响,温度升高,最先表现出来肮脏,人们自然就淘下井开始取水。上井长期不用,它的沉淀物就覆盖到井面。外界气温越来越高,下井也要形成沉淀,可是还没等到形成,就被人们取走了。等到端午节后,人们就开始淘上井,下井的使用率就下降了,铁锰混合物和钙沉淀渐渐聚集,这就造成了人们印象当中,一个清澈一个浑浊的景观。
地质专家的到来,终于揭开了“鸳鸯井”隐藏的奥秘:原来两口井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地层,井水都是优质矿泉水,水中含有铁、猛、钙,受外界温度、压力的影响,两口井先后出现了铁猛混合物和钙结晶等沉淀物质,而表现出清澈和浑浊来。如今,木井村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
 
 
(信息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相关链接
信息搜索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